一原則、五大點培養獨立思考的學生🦔教學更輕鬆了🌹

歡迎分享文章

如果你是位老師,你會請學生自己選擇上課內容還是幫他們決定呢?
在台灣的教育裡,孩子大部分都被訓練成沒有「自我感受」的人類。
為什麼我這麼說呢?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有多少時候,當我們問孩子「你想吃什麼?」、「你想做什麼?」或是「你喜歡這個嗎?」的時候,他們的回答總是離不開「不知道」、「都可以」或是「隨便」。

其實這是個很嚴重的狀況,當孩子被教育成不可以擁有自己的想法的同時,他們會逐漸喪失「思考」自己的需求及喜好的能力。變成大人後,就會成為別人眼中的「沒主見又不會表達」的成年人類。

【美國-芝加哥遊記插播】
這天我們坐船出海看看芝加哥美麗的海景。
阿,其實它不是海,它是一片超大的湖泊!🚤

🦔學習選擇權還給學生

有時候我會把「選擇權」交給學生,「培養」他們對所學習的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狀態選擇今天的課程內容。

如果總是老師在處理課綱,等於老師一直在「給予」,而學生只是一股腦的「接收」。但如果我們給孩子一個大框架,在這個框架內孩子可以自由的選擇今日上課內容,就會變成孩子在為自己思考。直接從被動變成主動喔!

🦔鼓勵學生思考自己的喜好

當學生們有一定的「掌控權」後,他們會慢慢被訓練成擁有善於「思考的腦袋」。他們會開始思考,哪些主題的繪本是我喜歡的? 為什麼我喜歡它? 為什麼我不喜歡某類主題? 是因為單字對我來說太難了嗎?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這個部分可以培養孩子自我探索的能力。更可以從中明白自己的喜好。例如:「啊!原來我不喜歡科學相關的主題呀!」亦或是「原來我那麼喜歡國家地理頻道的讀物啊!」等等。

【美國-芝加哥遊記插播】
這應該是所謂的「出水閘」對吧!
感覺大白鯊會衝出來的感覺🦈
到底一個湖泊為什麼會有鯊魚的感覺…

🦔培養邏輯能力,擁有責任感

學生來自各年齡層,不同學校、不同體系、不同的學習目標。雖然老師要依依牢記孩子們的狀況是應該的,但不宜太過喔!

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很多時候,大人們很容易偏向幫助孩子規劃學習時間表。但如果今天是孩子自己規劃呢?

例如:我大概知道孩子的期中考日期,但我不會直接跟孩子說我們下堂課要複習學校英文喔。相反的,我會用引導的方式。你是不是要考試了? 那你覺得我們要開始複習嗎? 你需要我幫助你哪一個部分呢? 如果你覺得不需要也可以直接說喔!

這才是對孩子來說正確的方式。他們開始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任,知道如果延遲複習的時間及可能會帶來的後果。而這個後果是要自己承擔的。因為老師已經盡到「提醒」的義務。

這個部份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們的規劃邏輯能力同時也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美國-芝加哥遊記插播】
往上看,川普大樓直接在眼前。
搭配美國國旗,該不會那時候就預告了多年後
他會當上美國總統吧😂

🦔勇於表達、增加與老師「談判」的機會

當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時,他們會願意表達自己的需求以及背後動機。例如:曾經有位學生跟我說她今天想學習自然發音,下一堂課再看故事書。背後的動機是:她覺得她的自然發音需要加強。如果一位小三的孩子可以做到,那更大的孩子一定也沒問題,只在於老師是否放手讓學生「長大」。

🦔找各種機會讓孩子為自己做決定

當老師在設計課程時,可以保持著一定的彈性。一樣都是教會話,但教材可以從書籍、影片、繪本或廣播來練習。可以跟學生一起討論這次的課程想要怎麼跑。功課的部分也可以依照學生的狀況給他們權限決定作業內容。老師們只要保持一個大原則☛只要學生的決定不影響學習成效,我們都可以大膽的把權力往下放。

讓學生依照自己的想法選擇學習方式,他們會更快樂喔!
這也是唯有家教老師可以享受的經歷呢🌹

【美國-芝加哥遊記插播】
芝加哥消防船
好酷,好可愛喔!
不知道台灣有沒有?好像沒有?應該只有海巡署有船吧🤔
感覺開著那台消防船,整個都威風起來捏😎
歡迎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